中国以前生产的白酒含有很多在水中难溶和不溶的易挥发组分(如高级醇,丁酸乙酯以上高沸点酯类,戊酸以上酸类均在水中难溶,特别在15℃以下水中难溶和不溶),而这些组分在酒精中均为可溶性,因此中国以前生产的白酒酒精度均在53%(v/v)以上。目的是达到“酒精为溶剂,其他物质为溶解物”以此保证这些易挥发组分的溶解。
当白酒酒精度下降后(一般小于50度),会发生白浊现象,主要原因是高沸点易挥发组分溶解度变小,特别在低于15℃时,极易引起浑浊。现代气质联用仪对白酒降度产生的混浊物质分析证明。主要是棕搁酸乙酯(十六烷酸乙酯)、油酸乙酯(十八碳烯—9—园乙酯)和亚油酸乙酯(十八碳二烯9,12—酸乙酷等物质)造成的。其次是十二酸乙酌、十四酸乙酯、异丁醇、异戊醉以上的高级酵也是混浊物质。
目前国家生产的低度酒都是经过“除浊”处理的,主要通过过滤、反渗透等方法,滤去易产生白浊现象的这些难溶物;不过也因为这些难溶物的除去,使得低度酒的风味与高度酒相比差的不少。在一些高度酒的储存过程中,如果保存不善,比如跑酒等,致使酒精度发生改变,在低温情况下也会出现白浊现象。
学习了
这个很专业!
买家提问